作者:簡天倫
自去年以來,中國的經濟數據令投資者和經濟學家們感到失望。匯豐9月份公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7.9,顯示出中國製造業連續11個月惡化。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八月份工業經濟增長速度為三年以來最慢的一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工業行業利潤下降了6.2%。
10月初亞洲開發銀行下調了該行對2012年中國生產總值增長率的預測,從四月份預測的8.5%下調至7.7%。同樣,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下調了他們的預測,將2012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調整為7.7%和7.8%。似乎現在已經不再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會以10%的速度增長。然而,兩年前他們對中國經濟增長10%的速度卻毋庸置疑。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已到盡頭
這是暫時的停頓還是中國經濟的轉向?是什麼因素導致如此的變化?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改變是注定已久了的事。就像當初中國經濟進入了封閉式的高速公路,現在這條路已經走到了盡頭。因為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問題與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和收入分配製度息息相關。而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和收入分配製度的制定都是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利益服務的。
中國的經濟改革,從一開始就是按照鄧小平的口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為目標進行的。後來,為了掩蓋國內權貴與民眾日益激化的利益衝突与和矛盾,又加上了「發展是硬道理」和「穩定壓倒一切」。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也是圍繞這樣的政治原則而制定的。
因此,自經濟改革開始,特別是在過去的二十來年裡,中共就把經濟的高速增長放在第一位。通過大量的出口,大量的投資使得經濟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長。但是到了現在,無論是出口,還是投資都不可能再繼續維持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了。
宏觀政策扭曲了收入分配
出口的高速增長與中國的貿易政策和長期人民幣低匯率緊密相關。高投資率卻與極端低廉的實際利率有著直接的聯繫。2003年至2011年間,中國的平均實際存款利率幾乎為零。低利率使得資本金錯配,這意味著任何人從銀行獲得的貸款實際上都是無償的。
然而,在中國的大部分貸款都被分配給國有企業;在過去的十來年中,也借貸給地方政府和土地開發商。這些年來,如此低廉的利息實際上把巨額儲蓄存款有效地、無償地轉移給了政府和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這種零利率政策自動地迫使中國廣大的儲戶們為國家銀行貸款提供補貼。將廣大民眾的存款無償地投放到企業和政府,掠奪了人民大眾的資產。
因此,通過這種借貸過程,各級政府,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從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資本投資的回報率一直居高不下。幾年來,房屋價格幾乎每年上升10%,土地開發商和房地產公司取得了巨大的利潤。
許多最富有的中國人都與房地產行業相關。靠賣地,地方政府也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土地銷售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30%至50%。地方政府樂於見房價高漲,因為這樣他們能夠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土地。
宏觀政策加劇了貧富差距
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的房價已經翻了一倍多(圖2)。這進一步加劇了貧富差距。
富有的國企高管和政府官員,公司老總,他們往往擁有多套房屋,因此從飛漲的房價中獲利。中國家庭財務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最富有的10%的人口擁有相當於中國85%的家庭資產。
另一方面,窮人要買上第一套房子,卻不得不費盡一生的積蓄,結果還得背上沉重的貸款,成為 「房奴」。 絕大部分的收入都用於償還房屋貸款。
一系列的宏觀政策——貨幣低估,高投資,低利率,高房價等等,都是以消費為代價推動經濟的高速發展。如果不改變目前的宏觀政策,要通過消費增長來支持GDP的持續增長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
宏觀政策驅使消費比例下降
由於房屋價格節節上漲,需要住房的人用盡畢生積蓄購買房屋。許多人每月的大部分收入都被用來支付抵押貸款,可用於消費的錢所剩無幾。
因此,隨著房地產泡沫的不斷增長,「房奴」和「將要成為房奴」的人們的消費能力就會繼續下降。
這在一定程度詮釋了為什麼中國的個人消費在GDP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並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進一步惡化。從1990年至2011年,中國的消費佔GDP的比重從47%下降到34%。 (圖1)
有人認為,(剔除教育支出,醫療保險,養老這三座大山帶來的被動儲蓄的因數之外)中國的低消費是由於中國人習慣于儲蓄,但這只是其中的部分原因。
根據最新公佈的《中國的家庭財務狀況》調查報告,75%的中國的儲蓄來自10%的人口。大約有一半的中國人口只有非常少的或者是根本沒有積蓄。如果大多數的人沒有什麼積蓄,他們的收入就只會用在日用品上而沒有足夠的錢用來消費。這才是為什麼中國的消費佔GDP的比重不斷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簡天倫博客:中國經濟解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