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30, 2015

經濟代價是體制的必然結果

作者:簡天倫

昨天記者問:有人說現在中國的這種情況是2008年中共政府干預刺激經濟的報應,您怎麼看呢?


應該付出的代價

我覺得應該說這是中國經濟應該付出的代價。當時的政府干預是為了保增長,搞了一個四萬億的投資救市。好像是要告訴世界,「其他國家都不行,就我中國行。」所以我總是幾十年增長一貫制——增長10%。在當時全球經濟那麼疲弱的情況下,它還能怎麼辦?出口又不是那麼亮麗,所以它就用投資四萬億等政策刺激經濟。

實際上這些錢都投入到建設大型基礎項目和股市上去了,比如建設機場、醫院、高鐵、高速公路等等。而其中有些項目並不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在短時間內投資那麼多項目,對鋼鐵、水泥還有建築材料的需求就突然增大。這些大量的建設項目使得投資佔GDP比重連連攀升,高達50%左右。這樣就使得整個經濟一直都處於失衡狀態。各地都修建了一些鋼鐵廠,由於產能的突然擴大,對鋼鐵、水泥、銅等大宗商品的進口和國內產出的需求量都非常大,所以對當時的原料生產國家或原材料輸出國家,如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經濟增長推了一把。

但是由於中國對基本建設多年的投資,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又加了這一大把,造成產能的嚴重過剩。尤其是後來經濟走下坡路,對大宗產品鐵礦石、銅、水泥、鋁合金、石油等等的需求又急劇下降。表現在全世界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跌,如原油從原來的100美元/桶跌到了如今的40美元/桶左右,煤碳價格跌了50%以上,銅和鐵礦石也都是這樣。所以跟這些大宗產品相關的很多行業都遇到了很大麻煩。中國以前大量投資的小型鋼鐵廠的存活更成問題。


政治不穩造成社會動蕩

現在,中國經濟已經是在放緩。其實從前幾年開始就應該是在放緩。但是大陸政府為了確保GDP增長10%多少年不變,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現在就等於是在原來應該經濟增長減慢的情況下,產能又過剩,所以比起2008年投資4萬億前的狀況,現在的中國經濟困難的難度要大得多。

即便中國政府仍然想辦法繞過去,儘可能的不用直接投資手段來代替,比如前一段時間用置換政府債務,發放貸款定向投放在一些國家政府想投資的企業或項目。最近又將人民幣匯率貶值,這些其實就是為了促進出口拉動經濟。有的人說調整人民幣是為了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要求,其實那只是一個借口,或者說附帶的達到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吧。但是更主要問題的是,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貶值,貨幣基金組織早就提出讓中國的貨幣能「更加自由的使用」。為什麼不在這之前符合自由貨幣靈活性的要求呢?因為現在中國的經濟疲軟,減慢的狀況已經在多方面表現出來,這樣做已經是不得已了,所以貶值。前兩天中國人民銀行降低了銀行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的比率。我覺得利率還會下降,存款準備金比率也一定會下降。今年都會下降的。

中國政府的目的就是要放鬆銀根,使得國家再多點錢,提振市場的信心,因為之前股市暴跌,前面樓市已經開始跌了一些了,股市在六月以來跌了40%左右。加上天津爆炸、山東爆炸,這些都是引起社會動蕩的問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整個社會的震動,使得人民對政府的信心都是失去了。

你看一個月之內4、5起化工廠爆炸,是很危險啦。本來就有很多企業不符合安全要求,但是怎麼就在這個時候,集中在一起爆炸了呢?是不是有人為破壞?誰去破壞的?為什麼專門抓住化工廠去破壞?這個也要有一定掌握權力與信息的人才能做得到啊,不然是不容易做到的。這也可能是內鬥。這也反映出中共當前在政治上也是相當的不穩定。


體制惡果積重難返

所以中國政府要提振經濟,確實是很不容易啦。想怎麼做都很難了。它現在辦法應該差不多都想盡了。因為前面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加上體製造成的腐敗等問題,所以要從根本上轉變這種狀況,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如果想要完全轉變,可能要改變體制。制度改變,才有政策的改變。政策實施的方法也要改變、人員等這些都是問題。

所以與其說這是報應,不如說一方面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另一方面是必然的結果。如果不改變整個環境,政治不穩定,經濟的方方面面——房價、股市、經濟放緩等問題都糾結在一起,怎麼做啊?哪方面都在牽扯。而且現在中國實際上是千瘡百孔,就像那個氣球已經吹得很大,只是還沒有完全破裂,什麼時候破裂,誰都不知道。


像現在這些個爆炸,實際上這還不是大的爆炸,大的爆炸是整個社會和經濟的崩潰。會不會崩潰,我們不知道,但是要避免它崩潰,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政府也好,工作人員也好,甚至是中國的公民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空氣有毒,房子再好,還是沒有用。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簡天倫博客:中國經濟解析

英媒:中国在市场和干预之间两难

來源:新唐人

【新唐人20150831日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时,中共当局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给中国留下了巨大隐患。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撰文指出,现在的中国正在承受政府干预带来的恶果,尽管当局企图尝试市场经济,却四处碰壁。专家们指出,实质是中共对经济的干预已经走入死胡同,为了生存不得不尝试市场经济,然而〝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指导作用〞的天生矛盾,必然把中共拖死。

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在题为〝中国在市场和干预之间进退两难〞的文章中说,2008年,世界经济几乎停摆时,中国政府强行干预,把投资水平提高到接近GDP50%,兴建了并不需要的住宅、写字楼和钢铁厂,当时对石油、铁矿石和铜的需求,给从南美到非洲的大宗商品生产国带来了繁荣,同时让美国汽车公司和台湾芯片制造商得以维持运营。

不过,中国经济却要为此付出代价。中国总债务自2009年开始膨胀,从130%升高到约280%。文章说,如今当局试图调整政策,笨拙却没有把握,在尝试驯服股市未果后,顺从了市场力量,结果股市出现令人恐惧的下滑;中共央行企图让市场更多地决定汇率,又引发了一场旋风,最后央行又不得不出面给汇率托底。文章引述里昂证券(CLSA)的首席执行官施立宏(Jonathan Slone)的话说:〝报应的时候到了〞。

原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所以它现在是无可奈何让市场做一些反应,不是它去走市场道路,人民币贬值也是被迫的,因为外汇储备减少、出口减少加上经济衰退,它不得不贬值。〞

旅美经济学家简天伦博士指出,当年投入4万亿造成的产能过剩的后遗症加上腐败、楼市股市暴跌以及连连的化工厂爆炸,造成的经济损失,当局确实已经焦头烂额。

旅美经济学家简天伦博士:〝应该来说,办法已经想尽了,要完全转变可能是个体制问题,哪方面都在牵制,百孔千疮,现在你看爆炸,这里爆炸一个那里爆炸一个,实质上那还不是大的爆炸,大的爆炸是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崩溃,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原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指出,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中共专制统治造成的逆市场化造成的。

夏业良:〝它宁可把钱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来进行集中的投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要搞中央集权,搞计划思维,‘好处’在于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资源全被他们控制,如果真正搞全面的市场经济,他们的资源掌控能力就会失去,失去特权,失去贪污洗钱的机会。〞

中共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但《金融时报》文章说,这项政策令人心惊胆战地在两者之间迂回。中共的做法或许只是在推迟清算日的到来。

《华尔街日报》828号的文章说,投资家们在借〝中国经济之困〞寻找赚钱之道,忽然之间所有人都想做空中国。

美国杂志《中国事务》总编辑伍凡:〝既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政府的指导作用,在这两三个充分表现出来了,进退两难。左,长期的(国企)投资没回报率,走不下去了;右,由股票来投资,目前看来这条路也走不通。人民币汇率也是这样,开放3天马上跌4.6%,中央银行慌了,马上拿出几百亿美金来收购人民币,既要市场的决定性力量、又要政府的指导力量,已经在打架了,今后还会打下去。〞

美国杂志《中国事务》总编辑伍凡认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指导作用不断打架,导致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混乱,会把共产党拖垮,甚至拖死。

采访/易如 编辑/刘惠